鄂州,这块地儿,有点意思咧。
明明是楚地腹心,操起家伙(指说话)却杂糅着南腔北调,硬是把江淮官话的绵软、赣语的硬朗、西南官话的泼辣一股脑儿地烩了进去,听着既有股子乡土气,又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
最近,鄂州又捯饬出个新花样,愣是把野生动物园给搬来了,还放出话来,要用鄂州土话来“加锁”这场动物嘉年华。
这番操作,就忒让人抻脖子瞧了。
老实讲,初听“鄂州话暗号”,总觉得有点生拉硬拽。
毕竟,乡音这东西,鲜活得很,是拿来唠嗑的,不是掖着藏着当密码本的。
可转念一想,这背后兴许也藏着点小九九。
你想啊,现在满世界都是官话,地方韵味日渐寡淡,土话眼瞅着就要进“故纸堆”了。
鄂州想蹭着动物园这波热度,把自家的方言文化再“盘活”一把,这心思倒也算实在。
不过,问题也来了。
土话这玩意儿,它不是橱窗里的摆设,不是你吆喝几声就能满血复活的。
它得在柴米油盐里滚打,得有人张嘴就来,才算真真儿地活泛了。
现如今的后生,又有几个能溜一口儿的鄂州土话?
怕是连“放倒麝”是啥意思都得翻箱倒柜地找资料。
所以,拿土话来给动物园“加密”,听着玄乎,但实打实的效果,估计也就那样。
当然啦,鄂州兴建这动物园,肯定不是单单为了给土话站台。
它背后还有更大的棋局。
你看,又是“动物园+园博园”,又是“文旅+生态圈”,又是盘算着一年进账21个亿,拉动三千多号人就业……这算盘珠子,拨得贼精。
鄂州想借着这趟东风,把自己捯饬成武汉都市圈的“后花园”,拉扯当地的经济,这目标,亮堂得很。
但这里头,也有些门道值得咂摸。
现在各地的动物园,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太多了。
无非就是瞧瞧猫科动物,喂喂长脖鹿,再来场马戏团表演。
鄂州这动物园,想靠啥来鹤立鸡群?
光靠“鄂州话暗号”?
恐怕还差点意思。
毕竟,游客来动物园,是来瞅动物的,不是来学方言的。
再者说,这种大手笔的文旅项目,往往牵扯到土地、环保这些敏感地带。
动物园拔地而起了,周遭的生态会不会遭殃?
当地老百姓的日子会不会被打搅?
这些疙瘩,都得掂量清楚。
别到时候,动物园是成了,却丢了西瓜捡芝麻,那就本末倒置了。
说穿了,鄂州搞这个动物园,既是撞大运,也是赶鸭子上架。
撞大运在于,它能给鄂州注入新的活力,刷一波存在感。
赶鸭子上架在于,它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走钢丝,需要在千篇一律的市场里玩出新花样,还得真正把土话文化揉进动物园的运营里,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吸睛的噱头。
话又说回来,鄂州土话这门“加密语言”,其实也挺有嚼头的。
它就像鄂州这座城池一样,既古色古香又朝气蓬勃,既守着老传统又拥抱新事物。
它承载着鄂州人的念想,也牵系着鄂州的未来。
盼着鄂州在搞活经济的同时,也能把自己的文化根脉护好了,让鄂州土话这门“加密语言”,能够一代代地传下去。
毕竟,一方水土的风情,往往就藏在这些“接地气”的方言里。
这不仅是鄂州的本分,也是咱每个人的义务。
Powered by 幼儿园室内体育的玩法与技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